<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冉光仙教授主持的我校首个国家级课题获“良好”结项
        •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15-04-10
        • 点击:1458
        • 来源:宣传部
        • 打印
        【教师简介】
           冉光仙,贵州松桃人,中共党员,哲学学士。现为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和吉首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系贵州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中国伦理学会会员,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_线上365bet开户_365BET娱乐场下载学院首批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及省厅课题各1项,校级课题3项;出版学术专着一部;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核心15篇,含CSSCI7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获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_线上365bet开户_365BET娱乐场下载市社科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校级征文一等奖1项。

        冉光仙教授主持的我校首个国家级课题获“良好”结项
        冉光仙教授
         
            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_线上365bet开户_365BET娱乐场下载学院自2006年升本以后,大力提升基础理论研究水平,力争在标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高层次的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上实现零的突破。2008年,贵州瓮安爆发了具有标本性的群体性事件,许多无直接利益关系的人群参与其中,使事态升级,酿成恶劣影响。2009年,我校冉光仙教授以“和谐社会视阈下非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研究”为题积极申报,并获立项(项目编号:09BSH010;成果形式:论文集),从而实现了我校国家级课题立项“零”的突破。课题组分六个部分遴选22个题目进行研究,最终形成了由22篇论文(公开发表17篇,其中核心11篇,含CSSCI4篇,多篇被引用,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篇分获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_线上365bet开户_365BET娱乐场下载市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三等奖)组成的23万多字的完整成果。国家社科评审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以“良好”等级顺利结题。根据专家的建议,该论文集又扩展为专着(共30万字),于2014年12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是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_线上365bet开户_365BET娱乐场下载学院精品科研成果之一。
            本成果内容整体上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总体性研究,着重阐述了非直接利益冲突概念及对此类冲突的若干基本认识、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论述及其启示、冲突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第二个层面,问题研究亦即原因与机制研究,其中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非直接利益冲突与社会心理问题;非直接利益冲突与弱势群体权益保障问题;非直接利益冲突与人本问题;非直接利益冲突与执政资源建设问题。第三个层面,对策研究,着重探索了防范和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的多重路径,包括构建社会心理调谐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以及有关的法理、伦理等路径。
            该成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紧紧抓住“非直接利益相关者”这个群体,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对非直接利益冲突的概念内涵、现状成因、产生机理、社会影响和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专题深入的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两个层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作者探索性地界定了“非直接利益冲突”概念,拓展了有关非直接利益冲突以及与此相关的群体性冲突事件研究视野,有助于推进该问题研究的展开与深化;提出了一些有新意的理论观点,如:不满、不信、不服是导致无直接利害关系者介入冲突事件的心理基础,它与仇官、仇富、仇警等消极社会心理致成心理叠加效应;利益性和体制性因素是非直接利益冲突之“非”的本真意蕴与“生命密码”;执政资源与民心资源不足与非直接利益冲突深度关联;“非直接利益冲突现象昭示了转型期人的能动性增强而受动性也增强的事实,人的权利、价值与尊严受到拷问”等等。防范和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该成果提出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上整体着力,其分析视角及研究结论不仅为把握和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相关实际部门也有一定的启迪价值,所提出的较为系统的对策建议,对有关的科学决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科研处/供稿 宣传部 郭明/编 叶丹/审)